蒲輔周心氣虛痛(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醫案

於X,男,51歲,1964年2月17日初診。

1960年3月某醫院確認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當時檢查心電圖有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陳舊性心肌梗塞、左心室勞損。胸片:有主動脈增寬。並有心跳氣短,下肢浮腫等,血壓偏高已六年,現檢查已屬高血壓第二期。1944年起有風濕性關節炎,至今天氣改變即疼痛。自覺症狀: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牽連背部,向左腋下及臂部放射,手臂不能上舉,伸舉即疼痛加甚,每日發作頻繁,不能活動,走路即有心慌心跳,容易出汗,夜間難以平臥,每隔十多天即有一次類似休克樣的發病,常有頭暈頭痛,睡眠不佳,每夜只能睡二小時,心絞痛發作甚時飲食即不好,曾服中藥近500多劑,多為括萎薤白半夏湯或炙甘草湯加減,諸證未見改善。血壓200/120毫米汞柱,診其脈右關沉微緩,餘脈沉細澀。舌正,微有薄黃膩苔,唇紫,此由營衛不調,心氣不足,痰濕阻滯,治宜調營衛,通心氣,化痰濕,以十味溫膽湯加減。

處方:

西洋參一錢 茯神二錢 棗仁三錢 遠志一錢 九菖蒲八分 法半夏二錢 橘紅一錢五分 枳實(炒)一錢 竹茹一錢 川芎八分 丹參一錢五分 柏子仁(炒)二錢 大棗(擘)三枚 五劑,慢火煎二次,共取160毫升,分兩次溫服。

1964年2月27日二診:服藥後頭暈減,飲食稍好轉,有少量黃而灰的痰咯出,仍耳鳴,睡眠不好,左關微弦細數,餘脈同前,原方去丹參加桑寄生三錢,石決明六錢,七劑。

1964年4月9日三診:上藥共服二十多劑,諸症悉減,心前區疼痛亦已大減,發作次數已不頻頻,每日二~三次,未再發生類似休克樣的表現,但自覺最近進步較前一段為慢,胸膺尚發悶,手臂伸舉無牽制,但尚有放射性酸痛,睡眠略有進步,已能平臥,睡後亦覺舒適,飲食、二便皆正常。脈沉細澀,舌質色正,中心微有薄黃膩苔,近日因氣候變化,可能影響疾病的轉變,原方去大棗,西洋參改用白人參二錢,加宣木瓜一錢,血琥珀粉三分(分兩次沖服)續服。

1964年5月7日四診:一般情況已很好,心區僅偶然悶痛,但發作疼痛時間已很短,睡眠已好,手臂尚微痛,腰及腿部也微酸痛。脈沉細,舌正常,苔中心白膩,宣原方去竹茹、石決明加萆薢二錢,懷牛膝二錢,狗脊(炮)二錢,除感覺則停服外可常服。此後病情遂趨穩定。

按:心絞痛一證,在祖國醫學應如何辨別,目前尚在探索,有按胸痺論治的,有按心動悸論治的,本例曾用括萎薤白半夏及炙甘草湯,亦即根據這些觀點出發的。但已服藥五百多劑,卒未見效,證明不能再按胸痺、心動悸論治。蒲老分析其症狀及病情經過,結合脈澀唇紫,斷為營衛不調,心氣不足,痰濕阻滯,以心主營,營不調則衛亦滯,故重在通心氣以調榮衛,用十味溫膽,通其心氣,兼化痰濕,加川芎,丹參和營,營氣和則衛亦利,僅四診而病情即能穩定,心絞痛亦能控制。從這裡可以看出,運用祖國醫學,治療現代醫學確診的疾病,不要拘泥某證即現代醫學的某種病,必須充分根據辨證論治的方法,區別對待。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