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華與中藥應用

《辭海》:「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後因謂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豆蔻是印度咖喱的主要原料之一,而在中國,除用於調味料外,主要當作藥材。李時珍《本草綱目.豆蔻》中講:「南人多採花以當果,尤貴其嫩者。」又引劉恂《冷表錄異》:「南人取其未開大者,謂之『含胎花』,以鹽水淹藏入甜糟中,經冬,如琥珀色,辛香可愛,用為鱠,無以加矣。」豆蔻的最佳食用部位是未緹而又即將綻放的花蕾,花朵中有花房(即胎),採下來浸入含鹽的甜酒釀中,經過一個冬天就成了上佳的調味料。顯然,所謂「豆蔻年華」就是「含胎花」,將其化作人,應該是婚前青少女,按中國古代女子婚齡「十五而符,二十而嫁」,就是講女子十五安成年,允許出嫁,而到二十歲必須出嫁。杜牧所遇歌妓是個早熟的少女,於是杜牧詩曰「娉娉裊裊十三余」。明許自昌《水滸記.聯姻》:「擁鴛衾夢繞巫山,但豆蔻含胎可憐。」這「豆蔻」不是「十三余」,而是一位新娘子了。所以,「豆蔻」年華正確的釋義是未婚青少女,古人婚齡較小,於古人,「豆蔻年華」可以指十六七歲以下的未婚青少年。

豆蔻花盛開,繁花如煙,艷麗深濃,丁香輕軟,每一束都結著同心的花瓣。豆蔻年華,青春如歌,旖旎歲月,與你相約攜手共惜。江中小州棲息著對對鸞鴛,在如鏡般的澄碧上映出翩翩倒影。茂密的樹林灑下一片綠蔭,彷彿隔開了濛濛如絲的細雨,如癡如醉。把你留在我的心畫裡,情濃兩雙雙,不語亂世塵俗。只畫一個你,只緣一個我,瞥見回眸,嫣然巧笑,緣來是你!

「豆蔻年華」在文學裡是比喻娉婷少女的常用詞,如杜牧《樊川文集》有「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之語。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詩人借用「豆蔻稍頭二月初」來比喻「娉娉裊裊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體態柔美,自此後人們便常以「豆蔻年華」一詞特指十三四歲尚未成年的少女。在古老的中藥裡也有「豆蔻」,以「豆蔻」為名的中藥有四味,即白豆蔻、草豆蔻、紅豆蔻和肉豆蔻。四藥均富含揮發油,具芳香之氣,性溫而作用於中焦。因其名稱相近,功用類同,臨床應用大致相同。現分別介紹如下。

白豆蔻:又名圓豆蔻、白蔻仁,始載於《本草拾遺》。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乾燥成熟果實。其性味辛溫,入肺、脾、胃經,有化濕溫中、行氣止嘔之功,尤以「溫化」見長。常用於治療濕阻脾胃、濕阻氣滯或脾胃虛寒之胸脘脹滿、不思飲食、反胃嘔吐、舌苔濁膩等症。

草豆蔻:始載於《雷公炮炙論》。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乾燥近成熟種子。和白豆蔻有同樣性味與歸經,具健脾燥濕、溫中行氣之功,尤以「溫燥」見長,主要用於治療寒濕阻滯脾胃或脾胃虛弱所致的胸脘滿悶、嘔逆、腹瀉腹痛等症。

紅豆蔻:首載於《開寶本草》。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乾燥成熟果實,外表呈紅棕色。其性味辛熱,有溫中散寒,醒脾解酒之功,尤以「溫裡」見長。常用於治療脘腹冷痛以及飲酒過多所致的嘔吐等症。

肉豆蔻:又名玉果、肉果等,為肉豆蔻科常綠高大喬木肉豆蔻的成熟種仁,首載於《藥性論》。其性味辛溫,入脾胃、大腸經,有溫中行氣、澀腸止瀉之功,尤以「溫澀」見長。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滯或脾(腎)陽虛所致的久瀉、五更瀉、脘腹脹痛、食少嘔吐等症。

藥理研究表明,豆蔻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制止腸內異常發酵,消除胃腸積氣,芳香健胃,並能止嘔,為臨床常用的幫助消化、促進胃腸動力藥。《本草綱目》言「豆蔻治病,取其辛熱瀉散,能入太陰、陽明,除寒燥濕,開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嵐煙嶂,飲啖酸成,脾胃常多寒濕郁滯之病,故食料必用,與之相宜。然過多亦能助脾熱,傷肺損目」,故使用時應注意。(山東省淄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曹元成)。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