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調治心血管病有優勢

內服膏劑又稱膏滋,是丸、散、膏、丹、滴、露、酒、錠、湯等傳統中藥劑型之一,是為方便使用、長期服用、改善口感、提高療效而創製的一種劑型。但是近代,膏方有被忽視的趨勢。本文茲就膏方調治部分心血管疾病做一探討,以拋磚引玉。

心血管病證候要素複雜

心血管疾病大致可以分為感染性疾病與非感染性疾病,前者的代表病種有感染性心內膜炎及各類感染性心肌炎症;後者有冠心病、高血壓等。從發病情況看,當前非感染性疾病(如冠心病)占主流。

中醫認為非感染性心血管疾病屬內傷雜病,如冠心病屬胸痺範疇、高血壓屬眩暈範疇。其病因的共性特點是內外合因,病機多呈現為虛實夾雜,有時以虛為主,有時以實為主。非感染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證候表現為多因素組合的情況非常普遍。

有學者研究冠心病的實性證候要素主要有血瘀、痰濁、寒凝、氣滯、熱毒;虛性證候要素有氣虛、陰虛、陽虛;如果考慮到兼夾病證及脾胃運化功能的保護,就更複雜。

高血壓的證候也是由多個證候要素組成,單個要素組成的證候非常少。實性證候要素主要是陽亢、血瘀、痰濁、火熱;虛性證候要素主要有陰虛、氣虛、陽虛、精虧等。同樣,心力衰竭、高脂血症的證候也大多由數個證候要素組成。

膏方特點適於心血管病調治

一、組方靈活,便於治療複雜疾病

膏方用藥不像湯劑限制多,方劑組成藥味可以根據需要而增減,簡單之方如當前市售的阿膠、龜板膠、鱉甲膠、鹿角膠、霞天膠僅由一味藥物組成。

稍複雜的有宋代名方瓊玉膏,僅有人參、生地、茯苓、白蜜四味。國醫大師顏德馨的膏方基本在40味藥物左右。多種藥物便於針對多病因、複雜性疾病的治療,發揮多靶點治療作用。

二、加工精細,利於藥物發揮作用

膏方加工有浸泡、煎煮、濃縮、收膏幾個主要環節,在每個環節都可以根據藥物的不同特性採取相應的加工方法,既有群藥共煎,也有單煎兌入或研粉衝入,群藥久煎特別適宜以根莖為主的藥方,長久煎煮中的物理化學過程,可以更有效地煎出有效成分。

三、使用方便,滿足長期治療需要

膏方每次可以加工較大藥量,現代化的高溫包裝可以長時間保存,便於需要長期治療的患者用藥。同時,由於膏方組方靈活,特別是在方中加入芳香醒脾和胃的砂仁、叩仁、陳皮等,有助於長期用藥患者保護脾胃;且加工後能改善口感,利於患者長期堅持用藥。

如前所述,非感染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病機複雜,需要長期治療,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一些藥物長期使用又會影響胃腸功能等,而膏方的多靶點治療、久煎久煮利於有效成分溶出、便於長期使用、利於胃腸保護的特點,能滿足這些疾病調治需要。

膏方調治原則及組方特點

一、調治基本原則

「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疾病的產生在於陰陽平衡失調,因此膏方施治首要明證。全面收集有關病史、症狀、用藥情況、療效反應等四診信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精確辨證,分清主要、次要證候要素,使立法遣方能夠方證對應,做到「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夭映,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

此外,還要先以湯藥試進1-2周,作為開路方,一則調理脾胃,二曰確定方證是否對應,理法方藥能否實現統一,並以此作為膏方的核心藥物。確定膏方的核心組成藥物後,在處方中還要兼顧次要證候要素,適當調換宜於煎膏的藥物。

遵循「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的原則,確保用藥安全。《素問·五常政大論》「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不盡,行復如法。」從根本上說就是強調用藥安全問題。

大毒治病適用散劑、丸劑,如十棗湯、控涎丹是也;常毒治病適用於湯劑、酒劑;小毒無毒適用於膏方。膏方一料少則服用半月一月,多則一冬,其服用時間長,安全有效是其基本原則,也是適合慢性病調理的優勢。

膏方調治當分清標本,「標湯本膏」。心血管疾病是標本關係比較複雜的一類疾病,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人群其標本關係變化甚大,認清標本對於正確使用膏方甚為重要。

在多數情況下,以邪實為主,證候動態變化大的情況下是不適合用膏方的,如冠心病不穩定性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加重期、嚴重心力衰竭、嚴重高血壓均不宜選膏方。

邪實雖重,但證候相對穩定,需要長期治療時,用膏方調治具有較明顯的優勢,如一般高血壓、穩定性心絞痛、心肌梗死的康復階段、心力衰竭的穩定階段都是適合膏方調治的;對於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雖然病機與證候複雜,證候要素多,但證候相對穩定,仍適合選用膏方。

二、用藥特點

心血管疾病的常見證候要素以血瘀、痰濁、陽亢及氣血陰陽虛損為主,膏方辨證遣方用藥原則上與湯劑無明顯差異,但需要考慮到調治的目標及膏方加工的需要,既保證療效,又避免藥不成膏,還要兼顧脾胃,只有脾胃運化正常,藥物才有可能發揮很好的治療與保健作用。

血瘀:血瘀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證候要素,膏方調治以和血為主,可少量配活血與破血類藥物。常用丹參、川芎、當歸、紅花、雞血籐、三七、桃仁等,蟲類藥如水蛭、地龍,但異味較大。

氣虛:心血管疾病以心氣虛、腎氣虛多見,膏方調治常選平和的益氣藥物,其中黃芪、玉竹為主要的藥物,對於以脈遲緩為主者可以選紅參,但北方地區氣候乾燥,用量不宜大。其他有大棗、小麥。

痰濁:痰濁在胸痺(冠心病)、眩暈(高血壓)及高脂血症中多見,膏方可選用姜半夏、陳皮、瓜蔞皮、膽南星等。

陽虛:陽虛常與水飲相合為病,在胸痺、哮喘及各類緩慢性心律失常中多見,初期以心陽虛為主,可發展為心腎陽虛;心陽虛以溫通心陽為主,常用桂枝、乾薑,溫腎陽則可以鹽附子與肉桂合用,補腎陽則宜用鎖陽、肉蓯蓉、巴戟天、鹿角膠,可以黃酒為佐使。

陰(血)虛:陰虛以心陰虛為主,在各類心臟病中均可見到,也可合併肝陰虛與腎陰虛。心陰(血)虛常用玉竹、麥冬、元參,肝陰虛常用白芍、沙苑子、生地、石斛,腎陰虛則宜選二至丸、何首烏、麥冬、熟地、山藥等。

陽亢:陽亢主要見於眩暈病,古有小清空膏,可用黃芩、夏枯草、草決明、白蒺藜、生龍骨、生牡蠣、白芍等。

水飲:水飲為主者不屬膏方所宜,但以其他證候要素為主,水飲作為次證或兼證時可用膏方,常用方有五苓散,用車前子、冬瓜皮、南五加皮、陳皮等。

顧護脾胃:常選陳皮、生山楂、雞內金、炒三仙健運化食,荷葉、砂仁、白豆蔻以芳香醒脾,防止滋膩礙胃,枳殼、香櫞皮、佛手柑、香附調理氣機,不使氣機壅滯,充分發揮膏方調治的作用。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