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凍瘡那些事

一到冬天,就會看到有人手背又紅又腫又癢,苦不堪言。這就是凍瘡。凍瘡常見,且不易治,常反覆發作。

凍瘡不像凍傷是凍結性反映,它是皮膚長期暴露在寒冷情況下引起的。一般比較局限,不會大面積爆發,好發於暴露部位,如鼻子、耳朵、面頰還有四肢的末端,以及手足氣血運行不太好的地方,是一種炎症性的皮膚損傷,冬季比較常見。到了春季、夏季就會慢慢緩解。

  青少年、女性易長凍瘡

臨床以少年兒童長凍瘡居多。因少年兒童受寒冷刺激,皮下小血管會發生一些痙攣性收縮,反應強烈,因血運對身體很重要,尤其是四肢末端。痙攣性收縮使血液氧氣不能輸送正常營養物質到四肢末端,導致局部營養不良發生損傷。中醫認為,小兒屬於先天氣血不足,容易發生凍瘡,等長大後氣血充足了,凍瘡就會緩解。成年患者中,由於女性對寒冷適應性較差,皮膚對寒冷抵抗力低,因此,青壯年女性比同年齡男子易生凍瘡。

  寒冷潮濕易導凍瘡

寒冷天氣,氣溫低是引起凍瘡的一個主要原因,除了氣溫低之外,中醫提到了六淫治病,主要有風、寒、暑、濕、燥、火。寒就是寒冷,另一個是濕,濕性重濁、粘膩,尤其南方潮濕多雨,潮濕的外界環境易加重凍瘡發生,容易破壞局部血管收縮和舒張功能,誘發凍瘡發生。

當然,除了寒冷和潮濕,還有一些自身因素會引起凍瘡。首先是先天稟賦不足,由於機體差異,部分個體具有易感性。皮膚耐寒性差,加上寒冷侵襲,使末梢皮膚血管收縮或發生痙攣,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使氧和營養不足發生組織損傷;其次,缺乏主動運動,在寒冷天氣中長期站立、缺乏活動,致肢體末梢和暴露部位血液循環不足而導致凍瘡;第三,衣物束敷過緊,戴手套、穿鞋過緊,造成末端血液循環障礙,易誘發凍瘡,多見於手指、腳趾、腳掌外緣;第四,性別因素,女性對寒冷適應性差,皮膚對寒冷抵抗力低;第五,全身血液循環狀況,患心血管疾病、末梢血液循環障礙及營養不良者,局部皮膚對寒冷的適應性、耐受性和抵抗力差,容易發生凍瘡。

  凍瘡的預防和保養

怎樣預防凍瘡?有如下建議:第一,防寒保暖,衣服鞋襪宜穿著溫暖、寬鬆、舒適,保持乾燥,手、足、耳、鼻等暴露部位更應戴手套、棉鞋、帽子、口罩御寒保暖,可適當塗擦防寒用品。盡量減少暴露在寒冷中時間,冬季在低溫的室外長時間工作,也要時常活動活動腳,搓手、耳朵、鼻子,讓血液循環保持暢通。第二,預防潮濕,要使大環境潮濕度降低,小環境要降低潮濕。手足易出汗、潮濕者可用蒼耳子、地膚子、白鮮皮、苦參、百部、枯礬、馬齒莧等煎取4000ml溶液,將溶液晾涼至37℃,每日浸泡手足10分鐘,搽干患處,7天為一療程,以減少手足潮濕。亦可在鞋、襪、手套受潮後及時更換,保持乾燥狀態以減少受凍的幾率。還可多吃些高熱量食物預防凍瘡發生。第三,耐寒鍛煉——冷水浴:從炎熱季節開始進,用冷水洗臉、洗足,堅持到寒冷季節,以增強對寒冷的抵抗能力。第四,增強抗寒能力——手足冷熱交替刺激,提高耐受性:患手足凍瘡者於每年1月份開始用冷熱水交替泡手足,熱度40℃左右,冷度不低於10℃,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以增強對寒冷的抵抗能力。第五,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暢通。第六,治療影響血液循環的原發疾病,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肢體遠端血液循環障礙、手足多汗、營養不良、貧血等,以預防凍瘡的發生。第七,有凍瘡病史的人可在每年入冬前,提早服改變遠端末循環的藥物,如維生素E等。

  摩擦生熱,不撓破皮

凍瘡早期可自我處理,到一個溫暖的環境,摩擦雙手,熱了以後再摩擦耳朵面頰鼻部,讓血液循環,可少量喝些酒或薑糖水,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有利於末梢循環改善。發現凍瘡後,不要撓紫紅色結節,撓破後,皮膚在修復時會很緩慢。還可用一些冬瓜皮、茄子梗或鮮松針煎水洗患處。但嚴重時,要醫院去服中藥,如當歸四逆,用當歸、桂枝、大棗、甘草等藥物來溫補四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狀態,外敷藥物等。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