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苔癬的中醫治療

扁平苔癬,中醫病名為「紫癜風」,臨床並不罕見,且近年來發病率有增高趨勢。由於其皮損表現千變萬化,常常被誤診。中醫認為本病是因素體陰血不足,脾失健運,蘊化不足,復感風邪,風濕客於肌膚腠理,凝滯於血分或因肝腎不足,陰虛內熱,虛火上炎於口而致病。扁平苔癬好發於青年及成人。

臨床症狀

在皮膚和粘膜上,少數病例可侵犯指、趾甲以及毛髮。它的最典型損害是微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小米粒至綠豆大小,呈境界清楚的多角形或圓形。顏色多為紫紅色或紫藍色,亦可為暗紅、紅褐及污灰色。同一患者的丘疹往往大小一致,密集分佈,有的散在分佈,有的相互融合成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斑塊。大多數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粘膜也是好發部位。若是發於口腔,表現為樹枝狀或網狀的白色細紋,並有時出現白色斑點、斑片或斑塊。發生在舌部會出現舌乳頭萎縮;發生在唇部會出現糜爛、滲出及粘著性鱗屑,極像紅斑狼瘡引起的唇部損害。大約有1%的口腔粘膜扁平苔癬會發生癌變,還有人統計癌變率可高達10%以上,且多發生在潰瘍或浸潤變厚的部位。發生在生殖器部位的扁平苔癬形態與口腔粘膜的形態相似,會出現燒灼及疼痛感覺。

扁平苔癬侵犯指、趾甲會導致甲部增厚或變薄,甲面凹凸不平,出現縱溝或脊,甚至出現甲中線處裂縫。一般甲部損害無自覺症狀。

扁平苔癬的損害可發於任何部位。但總的來講,四肢多於軀幹,四肢屈側多於伸側,尤以腕部屈側、踝部周圍和股內側最易受累。軀幹部損害多位於腰部。面部亦可受累,但較少見。頭皮發疹時可引起永久性脫髮,多呈斑片狀,偶可引起瀰漫性脫髮。脫髮處頭皮萎縮,或有疤痕形成,與紅斑狼瘡引起的脫髮及假性斑禿有些相似。

粘膜損害多見於口腔,尤多見於頰粘膜。舌部、齒齦、顎部及咽喉部亦可有類似損害。唇部損害與紅斑狼瘡引起的唇損害極為相似。

生殖器部位的粘膜和皮膚也是扁平苔癬的好發部位。男性多見於龜頭,其次是包皮、陰莖及陰囊;女性多見於大陰唇內側,其次為小陰唇、陰蒂、前庭、陰道及子宮頸。此外,肛門周圍的粘膜也可受累。還有一些少見的粘膜發疹部位,如眼結合膜、鼻粘膜和鼓膜也可受累。內部器官,如食道、直腸、尿道及膀胱等處的粘膜偶爾也會受到侵犯。

指、趾甲同樣可以發病,其發病率為2%~10%。甲部扁平苔癬最多見於拇指,大都有皮膚和粘膜症狀,單純有甲部症狀的罕見,且易誤診。

病因學

扁平苔蘚的病因不明,從臨床與基礎的研究中,發現有關的因素很多。目前一般認為發病可能與神經精神障礙、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關,有報告家族中有同樣患者,是否與遺傳有關尚無確證。應用鏈黴素、異煙肼、氯磺苯尿、甲磺丁尿等可發生扁平苔蘚樣皮疹,或促使本病加劇。

臨床分類

由於扁平苔癬的症狀表現不一,根據其發病情況、皮疹形態與排列特點,臨床將其分為急性泛發性扁平苔癬、慢性局限性扁平苔癬、肥厚性扁平苔癬、線狀扁平苔癬、環狀扁平苔癬、萎縮性扁平苔癬、毛囊性扁平苔癬、鈍頭性扁平苔癬、大皰性扁平苔癬、滴狀扁平苔癬、紅斑性扁平苔癬、掌跖扁平苔癬、熱帶性扁平苔癬、孤立性扁平苔癬、念珠狀紅苔癬、扁平苔癬、紅斑狼瘡綜合征等共17型。其共同的典型表現已如上所述,結合組織病理檢查及各型特點,即可確診。

扁平苔癬的中醫治療

扁平苔癬大致與中醫口蕈、口癬、口破、口疳等相似,多由熱毒和濕毒積聚,或氣滯血瘀,氣血失和,濕熱循經上逆,熏蒸於口,或肝鬱血虛,化火上炎而致。

治療方法,根據中醫辨證施治將扁平苔癬分為五型:

1、風熱濕毒型:口腔丘疹聚集呈斑塊狀,有糜爛面,疼痛、發熱、惡風、汗出,或有頭痛如裹,咽部充血,脈濡數等症。治以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方用祛濕解毒湯:澤瀉12克,蒼朮12克,茯苓15克,白鮮皮15克,荊芥12克,防風12克,黃芩12克,金銀花20克,連翹30克,蟬蛻10克,黃連10克,烏梢蛇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熱炎寧、敗毒丸口服。

2、血虛風燥型:口腔丘疹隆起,色淡,表面粗糙,形成條索狀,網狀損害,乾燥滲血,瘙癢。伴有面色蒼白或萎黃,脈細數。治以養血潤燥,方用補血湯:熟地20克,首烏12克,黃精12克,玉竹12克,白芍15克,當歸15克,川芎12克,地膚子15克,龍膽草12克,黃芩12克,黃柏12克,公英20克,蟬蛻10克,甘草6克,水煎服。首烏丸、珍珠丸口服。

3、陰虛內熱型:口腔丘疹為灰白色,分散或成群組成白色網狀條紋。伴有咽喉乾痛,口渴不欲飲,心煩,舌紅苔薄,脈細數。治宜養陰清熱。方用滋陰湯:生地20克,花粉12克,天冬10克,玉竹12克,黃精12克,百合15克,玄參15克,知母12克,黃柏12克,生石膏20克,竹葉12克,丹參30克,山藥20克,山茱萸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知柏丸、梔子丸口服。

4、肝氣鬱結型:口腔除有灰白色丘疹、白色網狀條紋的局部症狀外,常伴有胸肋疼痛,經前乳脹,脈弦。治以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方用舒肝化瘀湯:柴胡12克,香附12克,佛手12克,枳殼12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梔子12克,當歸15克,茯苓12克,薄荷12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丹參20克,玄參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舒肝丸、活血丸口服。

5、脾濕不運型:口腔粘膜丘疹、網狀條紋,反覆發作,有水皰,伴有腹脹、納少、低熱、倦怠,或乾渴口苦,大便稀薄,舌苔厚膩,質淡黃,脈濡數。治宜健脾和胃,清利濕熱。方用健脾化濕湯:黨參20克,白朮15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蒼朮12克,扁豆12克,蓮子15克,薏苡仁20克,桂枝10克,甘草6克,茵陳15克,砂仁10克,水煎服。參茯丸、健脾丸口服。

(山東省淄博市中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曹元成)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