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效應優於非穴位

近年來,隨著國際醫學界對針灸療法的研究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和學者認可針灸的臨床療效。2005年,德國科學家Linde在世界著名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刊(JAMA)上發表文章稱在針刺治療偏頭痛上經穴與非穴差異不明顯。該文章的發表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較大反響,使得「針灸經穴是否的確有效?」「針灸的效果是否來源於安慰劑效應?」等的質疑成為國際針灸學術界爭論的焦點。

在2007年11月召開的美國針灸學會年會上,「經穴特異性」被一致認為是關係針灸學科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2006年,國家科技部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中設立「基於臨床的經穴特異性基礎研究」項目,由成都中醫藥大學梁繁榮教授為首席科學家,帶領全國10餘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始了為期5年的科學研究。為與國際上開展的針灸研究具有可比性,項目臨床研究中再次選取了典型的少陽經脈病症偏頭痛作為研究載體之一,來驗證經穴與非穴的臨床療效是否存在差異。

偏頭痛的針刺臨床試驗分成了兩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經穴與非穴對急性期偏頭痛患者的鎮痛效應。來源於3個臨床研究中心的180例急性期偏頭痛患者通過中央隨機,被分配到經穴組、非穴1組和非穴2組,這兩個非穴組一個是國內常用的選取非穴方法,另一個是國外常用的選取方法。試驗目的是觀察經穴的鎮痛效應是否顯著優於非穴。每位患者偏頭痛急性發作時針灸治療30分鐘,並採用國際通用的視覺模擬評分(VAS)作為觀察指標。結果表明,針刺治療後0.5小時和1小時,經穴治療和非經非穴治療均有良好的鎮痛效果;針刺治療後2小時和4小時,經穴治療的療效明顯優於非經非穴的治療療效。針刺治療24小時後,患者疼痛完全緩解的經穴治療組為40.7%,非經非穴對照1組和2組分別為16.7%和16.3%。該項研究成果客觀表明了經穴與非經非穴效應的顯著差異,並證實了經穴效應特異性的存在。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美國頭痛協會官方刊物《Headache》上。該研究成果得到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認可,並作為針刺治療急性期偏頭痛的高質量證據收錄。

試驗的第二部分研究針刺經穴與非穴對預防偏頭痛發作的影響。該試驗納入的480例偏頭痛患者來自於中國3個臨床中心,通過中央隨機被分為少陽經(本經)特定穴組,少陽經非特定穴組,陽明經特定穴組以及非穴組。每組患者每週針灸治療5次,共治療4周。研究結果表明,入組後5~8周雖然經穴組與非穴組的頭痛天數並無顯著差異,但該時間點上的頭痛次數、VAS評分、頭痛強度評分等指標均有極顯著差異;並且入組13~16周時,所有觀察指標均顯示經穴組與非穴組差異顯著,說明經穴特異性效應比安慰效應(非穴)維持時間更長,越到後期特異性效應越為明顯。文章結果在《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發表後,引起了國外多家媒體如Reuters,Medscape等的關注。Medscape評論:「根據試驗證據,針刺可以作為偏頭痛的一線治療措施。」

對於經穴與非穴效應的差異,項目組在7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針刺臨床和腦功能成像研究中再次得到證實,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消化器官藥理學和治療學》(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和《美國胃腸病雜誌》(AJG)上,通過系列研究初步證實了經穴效應特異性的存在。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