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經通脈湯治肩背冷痛

天氣轉冷,寒氣漸襲,以肩背痛為主要症狀的患者日益增多。來診的患者以中青年為多見,女性多於男性。主要以肩背部板滯,酸重疼痛,或牽連後頸,肩胛不舒為主要表現,伴有背部怕冷,局部熱敷或拍打、扣擊可得到暫時舒緩。

辨治方藥

肩背痛之名,首載於《素問·髒氣法時論》:「因風濕或濕熱相搏,痰飲流注,臟腑氣血虧損而致。」臨床上,將肩關節及其周圍的肌肉、筋骨和肩後部連及胛背疼痛稱之為肩背痛。《症因脈治》有「外感肩背痛」和「內傷肩背痛」之分。肩背冷痛當屬於外感肩背痛。本病常因睡眠時肩背外露,或汗出脫衣,或體弱氣血虧虛,或貪涼久處空調房間,被風寒濕邪侵襲,關節經脈郁阻,氣血運行不暢,或閃挫損傷,氣血運行受阻而致。臨床多從寒、濕、痰、瘀論治。督脈貫脊運行於背部正中,達太陽經後分左右循行於脊旁,督脈統攝全身之陽氣,太陽經主人一身之表,若肩背痛為外邪所客者當屬於太陽經病,由內而致者則以督脈為主。故治療宜溫通經脈,活血行氣,散寒止痛,擬方溫經通脈湯。

方藥組成:當歸30克,川芎15克,炒白芍30克,桂枝30克,葛根15克,羌活15克,片薑黃30克,全蠍10克,細辛5克,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藥浸泡2小時,武火煮開,文火再煮30分鐘,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鐘,取二汁,混勻,分2次早晚溫服;藥渣趁熱外敷患處,每日1次。

功用:溫經通脈,活血止痛。

組方依據:肩背冷痛通常為發生在風寒痺痛病中的一個症狀,也有些病人單獨出現肩背痛。肩背痛雖然病算不大,但活動受限,有的酸、木、冷、痛讓人難以忍受,以致心煩意亂,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本病主要受寒冷侵襲所致,背部常與寒涼之物接觸,久則寒涼凝於脈絡,阻滯氣血運行,從而發為疼痛。故治療當以活血補血、溫經通脈、散寒止痛為主。

方中當歸甘補辛散,苦洩溫通,辛香走竄,既能補血,又可活血,兼具行氣止痛之效,為血中之氣藥;川芎辛溫香竄,走而不守,具活血行氣、散風止痛之效;炒白芍具補血斂陰、柔肝止痛之效,為治療諸般疼痛之要藥;三藥合用,動中有靜,靜中寓補,補中有散,補而不滯,臨床聯合應用效果尤佳。桂枝解肌和營、溫經通陽,可用治風寒表證引起的肩背肢節酸疼、肩周炎、風濕痺痛等;葛根辛散解肌、升陽發表,善於緩解項背肌肉痙攣,為表證兼項背強急之要藥;二藥合用,散寒解表、緩解項背強痛尤佳。羌活解表散寒,祛風勝濕,具有較強的發散風寒和止痛效果,用於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節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片薑黃辛溫味苦,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之效,尤善治風濕肩臂疼痛,且可助桂枝通達陽氣、溫經散寒、活血通脈;全蠍具熄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對風寒濕痺久治不愈、筋脈攣縮,甚則關節變形之頑痺療效頗佳,細辛祛風散寒、溫經止痛,可用治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甘草補中緩急,調和藥性。諸藥合用,共奏補血活血、溫經通脈、行氣散寒、消痺止痛之功。

加減:體虛易感、動則汗出屬氣虛者,加黃芪、人參以補中益氣,固衛護表;頭昏頭沉、眩暈耳鳴屬肝風上擾者,加天麻、地龍、夏枯草以熄風降火;伴見腰痛者,加杜仲、續斷以補益肝腎、強筋壯腰;伴見頸部轉側不利者,倍葛根。

按:肩背痛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其難受程度往往使患者長時間處於一種心理上或生理上不愉快的狀態,進而影響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從就診年齡段看,以中青年為多見,職業以伏案從事計算機操作者為多,與肩背部受涼及慢性損傷有一定的關係,如長時間處於固定姿勢,經脈高度緊張,項肩背部便會出現疼痛、僵硬等感覺。在治療時,一般要求患者配合局部外敷,告知背部受涼多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嚴重時才出現症狀,而且症狀將逐漸加重。因此,一定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隨著冬季的到來,要及時添加衣被,防止背部受涼,適當運動,增強體質,防患於未然。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