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的鑒別方法

海螵蛸為較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烏賊魚骨。具有收斂止血、澀經止帶、制酸、斂瘡的功能。用於吐血衄血、潰瘍病、胃酸過多、遺精滑精、崩漏便血、赤白帶下,外治損傷出血、瘡多膿汁等病症。

來源  為烏賊科動物曼氏無針烏賊Sepiella maindroni de Roehebrune金烏賊Sepia esculenta Hoyle及白斑烏賊Sepia hercules Pilshry的乾燥內殼。

產地與分佈  1.曼氏無針烏賊:分佈於浙江、福建沿海。產量大,為藥用海螵蛸的主要來源。

2.金烏賊:分佈於遼寧、山東、江蘇沿海地區。

3.白斑烏賊:分佈於廣東、廣西沿海地區。

鑒別要點  三種海螵蛸的主要特徵是:曼氏無針烏賊內殼長橢形,長9~14cm,腹面石灰質鬆軟、白色,橫紋呈水波狀、後端無骨針;金烏賊內殼較上種略長、橫紋面略成菱形,後端有一粗壯骨針;白斑烏賊內殼長大,長可達27cm,背面密被細小白斑,橫紋面圓弧形,後端有一粗壯骨針。這樣抓住主要特徵比較,則易區別。 

名典鑒別  1《神農本草經》:「烏賊魚骨味鹹微溫。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血閉、陰蝕、腫痛……生池澤。」2梁?《名醫別錄》:「烏賊魚生東海池澤。取無時。」3宋?蘇頌曰:「近海州郡皆有之。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於口旁,其背上只有一骨,厚三四分,狀如小舟,形輕虛而白。又有兩須如帶,甚長。腹中血膽正如墨,可以書字。」4明?《本草蒙筌》:「烏賊魚,出惟近海州郡。骨名海螵蛸,醫科切要藥。」5李時珍曰:「烏鍘無鱗有須,黑皮白肉,大者如蒲扇。……背骨名海螵蛸,形似樗蒲子而長,兩頭尖,色白,脆如通草,重重有紋,以指甲可削為末……」6清?《本草從新》:「海螵蛸出東海,亦名墨魚。」

快速鑒別  1.曼氏無針烏賊:內殼呈長橢圓形,扁平,邊緣薄、中間厚,長9~14cm,寬2.5~3.5cm,最厚部分1.2~1.5cm。背面呈瓷白色略透暗紅色,有疣狀突起小點,中央有一明顯的縱向隆起,四周有半透明的角質緣;腹面石灰質鬆軟、白色,橫紋面呈水波狀,後端無骨針。質鬆脆,臭微腥,味微成而澀,入口嘗之略帶沙性。

2.金烏賊:內殼長橢圓形而扁平,中間厚,邊緣薄,長10~16cm、寬4~7cm,最厚部分0.8~lcm。背面呈白色微帶淡黃色,密被堅硬明顯的石灰質顆粒狀突起,中央有一條縱溝,橫紋面略成菱形。後端有一粗壯的骨針。質地、氣味同上種。

3.白斑烏賊:內殼大而厚,長橢圓形而扁平,中間厚、邊緣薄,長20~27cm,寬8~13cm,最後部分1.5cm。背面隆起,呈白色或淺黃白色,密被細小石灰質顆粒突起,四周具黃棕色角質緣,腹部前凸後凹,石灰質較軟,潔白色,橫紋呈正圓弧形,後端有一粗壯骨針,有的已碰掉。氣味同上種。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