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真偽鑒別

川貝母又名貝父、勤母,為百合科植物卷葉貝母、烏花貝母或稜砂貝母的鱗莖,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古代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曰:「形如聚貝子。」故名貝母。《本草綱目拾遺》將川貝母與浙貝母分開,謂:「川貝味甘而補肺,不若用象貝(浙貝)治風火痰嗽為佳。」歷代本草所載貝母並非一種,主要有松貝、爐貝和青貝三種。松貝主要來源暗紫貝母為川貝母中之珍品,主要集散於四川松潘地區,故稱松貝;爐貝主產於四川康定地區(古稱打箭爐),故稱爐貝;青貝為常用較多的品種,主產青海、四川和雲南交界處,品質亦優。川貝母性涼,味苦甘,具有潤肺散結、止嗽化痰的功效,為常用中藥。巿場上有蘭科植物山慈菇的假球莖冒充川貝母,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川貝母  外觀呈類圓錐形或近球形,外層鱗葉二瓣,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俗稱「懷中抱月」,頂端閉口,底部平整,為白色或類白色;質地堅硬而脆,斷面為白色而富於粉性,聞之氣微,口嘗味微苦。

偽品山慈菇的假球莖  外觀呈不規則扁球形或圓錐形,頂端漸突起,基部有鬚根痕,表面黃棕色,有縱皺紋或縱溝,中部有2~3條微突起的環節,節上有鱗片葉乾枯腐爛後留下的絲狀纖維,底部呈臍狀凹入;質堅硬,難折斷,橫斷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最外層為一層扁平的表皮細胞,再向內為大的類圓形薄壁細胞,近表皮處的薄壁細胞中含有草酸鈣針晶束,維管束散在,略呈角質;聞之亦氣微,但口嘗味苦而微麻,帶黏性。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川貝母所含的川貝母鹼經靜脈注射有持久降低血壓的作用;能增強子宮收縮,並無擴大瞳孔的作用,而偽品山慈菇既不與川貝母為同科植物,而且還具有小毒,不具有川貝母的各種功效,誤用偽品不僅會貽誤治療,反而會適得其反,甚至引起不良後果,使用時要仔細辨之。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