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栽培技術

  一、概述

  別名廣子、大白、榔玉、檳榔子、戈語。

  為棕櫚科檳榔屬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以種子入藥,其果皮(大腹皮)亦入藥。檳榔子:驅蟲,破胸中滯氣,除痰,消水腫積聚。治蟲積(驅除絛蟲、蛔蟲、薑片蟲),食滯,腹脹洩痢,水腫,痰癖等症。大腹皮(檳榔外果皮):有下氣、行水利尿等功效。我國福建及台灣南部、廣西、廣東、海南島及雲南南部均有栽培。

  二、植物特性

  常綠喬木,無主根,樹幹單一挺直,高1000~2000厘米。葉6~10片叢生於莖頂,羽狀復葉長可達400厘米,葉鞘抱莖。葉束下的莖上生肉穗花序,分枝多,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小而多,貼生於花穩分枝的上部,雌花較少,著生於花序軸分枝的基部。堅果卵形,熟時紅色,果皮纖維質,種子呈半截的卵形。花期4~8月,冬花不結果,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三、生長特性

  生長於熱帶海拔700米以下地區。不耐寒,氣溫在25℃左右生長較好。短期輕霜雖不凍死,但葉片則會黃落。久旱和強風對生長不利。土壤宜較厚而濕潤,磚紅壤、紅壤均可。常栽在陽光充足的村寨附近,房前屋後,以及林間地、河岸、山谷、山坡。生長初期需防熱,故檳榔園可先種香蕉作蔭蔽。檳榔可與胡椒間作並作為胡椒的活支柱。

  四、栽培技術

  1.繁殖方法

  用種子育苗移栽,亦可直播,但成活率低,多不採用。

  育苗

  苗地應選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有樹林蔭蔽的肥沃砂質壤上。耕翻後,撒土堆肥、廄肥,並耙平整細使肥土混合均勻,按育苗株行距開穴,然後穴施基肥,以集中用肥。

  1選種

  選樹幹節短、莖基部和莖幹部粗細差異不大的15~25年和高大健壯、葉色濃綠、結果多而集中者作為留種母樹。當果實充分成熟後摘下,再選果大、色金黃、無斑點的作種。為防止果實從樹上落地碰傷,因而腐爛影響發芽,故最好在摘果時,樹下張網承接,採回的果應隨即進行催芽處理。

  2炒藏催芽

  選蔭蔽地挖坑深30厘米,長寬視地形和種子多少而定,在坑底光淋水後銷一層砂,然後鋪一層果(果蒂向上,以便發芽),加一層破(厚約9厘米),堆放1~2層後,蓋層稻草,經常注意澆水保持濕度,半月後可生米粒樣大的白色芽點,此時即取出育苗,否則芽長過大,播時易損傷,播後也易被曬死。

  3育苗及苗床管理

  按株行距各30厘米開穴,每穴橫放果1~2個,覆土至不見果為度。播後10天內,要天天淋水一次,到苗出土小葉展開時施肥一次,沿根扒土施入,再覆土。根據蔭蔽情況,適當搭蔭棚,避免陽光曝曬,每年除草、施肥2~3次,並注意灌水、培土。苗齡1-2年後,高30~60厘米,莖基稍肥大時,便可帶土起苗定植。

  2.定植

  雨季定植最好,易成活。在定植前兩月於選好的地上,按株行距240厘米*300厘米(與胡椒間作可450厘米*600厘米)先開穴,寬60厘米,深45厘米,讓土壤風化。定植時,選陰天將表層肥土填入坑內,並施足基肥,把當天帶土挖起的壯苗直栽子坑內,高出地面約15厘米,覆土壓實即可。植後將已展開的葉剪去一半,並根據陽光強度適當在周圍插小樹枝遮蔭,每天適當澆水,到成活長出新葉,方可減少澆水次數。

  3.林地管理

  植株成活後,每年應中耕、除草、施肥2~3次,注意排灌,保持植株調圍土壤疏鬆、無雜草、有充足的養料、適當的濕度,以利正常生長,提早結果。施肥應在4~9月,於樹根15~20厘米處挖環帶穴施入,然後覆土。成年樹,在花蕾未觀前施一次人糞尿或氮肥;在結果旺盛期施一次磷鉀肥,如過磷酸鈣、草木灰或堆肥等混施。

  檳榔干高葉少,同時幼樹喜陰,成樹喜陽,地面間隙大等特點,可在株行間種一些矮生而較耐陰的作物,如豆類、胡椒、蔬菜或其他果藥類。只要加強管理,增施肥料,充分利用土地,長短作物結合,既可增加收入,又可覆蓋地面,防止雨水沖刷而造成土壤流失,保持土壤濕度,利於檳榔生長。

  五、采收加工

  移植後7~8年開始結果。每年4~5月果實黃熟時即可采收。然後用刀劃破果皮,剝開將種子和果皮分別曬乾即可。種子即檳榔(榔玉),果皮即大腹皮分裝出售入藥。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